密閉空間直讀式儀器氣體檢測規范
發布于:2014年02月24日 點擊量:0 次
密閉空間直讀式儀器氣體檢測規范
Specification for gas detection in confined space by
direct-reading detectors
GBZ/T 206-2007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 2007-09-25發布 2008-03-01實施
前 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制定本標準。
本標準的附錄A為規范性附錄。
本標準由衛生部職業衛生標準專業委員會提出。
本標準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批準。
本標準主要起草單位:華瑞科力恒(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職業衛生與中毒控制所。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馬瑞嶺、張敏、霍峰、孔祥霞、徐伯洪、王煥強、杜燮棉。
密閉空間直讀式儀器氣體檢測規范
1 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使用直讀式氣體檢測儀檢測密閉空間空氣中有毒有害氣體的技術要求和方法。
本標準適用于使用直讀式氣體檢測儀檢測密閉空間空氣中有毒有害氣體。
2 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后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標準。同時,鼓勵根據本標準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標準。
GB 3836 爆炸性氣體環境用電氣設備
GB 8958 缺氧危險作業安全規程
GB l2358 作業環境氣體檢測報警儀通用技術要求
GBZ/T 205 密閉空間作業職業危害防護規范
3 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標準。
3.1 直讀式儀器 direct-reading detectors
能夠瞬間或近于瞬間檢測空氣中的有毒或有害氣體并顯示其濃度的分析儀器。
3.2 儀器檢測范圍 detection range
正常狀態下,儀器所能檢測出空氣中被測氣體濃度的范圍。
3.3 儀器分辨率 resolution of detector
儀器能夠識別的被測氣體濃度變化的最小值。
3.4 檢測誤差 detection error
儀器的指示值與標準氣濃度值之差,以相對誤差表示。
4 密閉空間氣體檢測的基本要求
4.1 檢測方法和儀器能滿足密閉空間中有毒有害氣體的現場快速定性和定量檢測。
4.2 進行密閉空間有毒有害氣體檢測時,檢測人員應做好個人防護。
4.3 檢測儀器應按規定進行計量檢定。
5 密閉空間氣體檢測的種類
5.1 準入檢測
人員進入密閉空間前,對其空氣中的有毒有害氣體進行的檢測,為準人密閉空間提供依據。
5.2 監護檢測
人員在密閉空間內作業時,對空氣中有毒有害氣體進行的連續的或定時的檢測,以保障準入者的安全。
5.3 事故檢測
發生事故后對密閉空間進行的檢測,為處理事故、搶救人員和保障搶修提供有毒有害氣體的信息。
6 直讀式氣體檢測儀的技術要求
6.1 基本要求
6.1.1 氣體檢測報警儀應符合GB l2358的要求。
6.1.2 氣體用電氣設備應符合GB 3836的防爆要求。
6.1.3 檢測儀器要攜帶方便,操作簡單,準確可靠,使用壽命長。
6.1.4 儀器的檢驗證書齊全,包括:質量檢驗、計量檢定、防爆檢驗和出廠校驗等。
6.2 特殊要求
6.2.1 檢測范圍、分辨率和檢測誤差見表1。
表1 直讀式檢測儀的檢測范圍、分辨率和檢測誤差
直讀式儀器 檢測范圍 分辨率 檢測誤差
氧氣檢測儀 0~30%(Vol.:體積百分含量) ≤0.7%(Vol.) ≤0.7%(Vol.)
可燃氣體檢測儀 0~100% LEL ≤1%LEL ≤±10%
有毒氣體檢測儀 下限≤0.5倍容許濃度
上限≥5倍容許濃度 ≤1×10-6 ≤±10%
氣體檢測管(檢氣管) 下限≤0.5倍容許濃度
上限≥5倍容許濃度 - ≤±10%
注:容許濃度指最高容許濃度(MAC)或短時間接觸容許濃度(PC-STEL),或超限倍數。
6.2.2 儀器應配備近似被測氣體允許濃度的標準氣,用于標定儀器。
6.2.3 儀器采樣為泵吸式,并配有延長采樣管或者采用無線傳輸式檢測儀器。
6.2.4 儀器連續正常工作時間4小時以上。
6.2.5 儀器檢測有聲光報警功能。
6.2.6 儀器有故障和電源欠壓報警功能。
6.2.7 儀器制造商提供儀器干擾氣的說明。
6.2.8 氣體檢測管應有配套的抽氣裝置和定量標準,并說明有效期。
7 直讀式氣體檢測儀的選擇
直讀式氣體檢測儀的選擇見表2
表2 直讀式氣體檢測儀的選擇建議表
檢測對象 儀器種類 適用場所
氧氣 電化學式測氧儀 任何場所
可燃氣體 催化燃燒式可燃式氣體檢測儀 空間氧含量≥18%(Vol.)無催化元件中毒的場所
紅外式可燃氣體檢測儀 任何場所(無檢測響應的可燃氣除外)
便攜式氣相色譜儀 任何場所
無機有毒氣體 電化學式有毒氣體檢測儀 存在一氧化碳、硫化氫、氯氣、氯化氫、氨氣、二氧化硫、一氧化氮、氫氰酸等
氣體檢測管
有機有毒氣體 光電離(PID)檢測儀 除甲烷、乙烷、丙烷、乙烯、甲醇、甲醛等外的場所
便攜式氣相色譜儀 任何場所
氣體檢測管 特定有毒氣體
多種混合氣體 多種氣體復合式檢測儀 同時存在可燃氣體、特定有毒氣體和氧氣
便攜式氣相色譜儀 同時存在多種可燃氣體和有毒氣體
注:1、高毒可燃氣體按有毒氣體檢測。
2、特定有毒氣體指有相應傳感器或氣體檢測管的有毒氣體。
3、符合本規范技術要求的其他類型直讀式儀器也可以用于密閉空間的檢測。
8 檢測前的準備
8.1 預評價
8.1.1 在現場調查基礎上分析、判斷密閉空間可能存在的有毒有害氣體的種類、濃度范圍及其釋放源。
8.1.2 制定檢測方案
8.2 儀器準備
8.2.1 儀器的檢查
8.2.1.1 檢查儀器外觀以及啟動、顯示和報警功能等。
8.2.1.2 檢查儀器電源電壓。
8.2.1.3 檢查儀器傳感器壽命。
8.2.1.4 檢查采樣系統的采樣泵及管道。
9 氣體檢測
9.1 檢測點的確定
9.1.1 根據密閉空間的實際情況確定檢測點的數量和位置,兩個檢測點之間的距離不超過8m。
9.1.2 圓柱形密閉空間水平直徑在8m以內,檢測點距離密閉頂部和底部均不超過1m,設上、下一組兩個檢測點;
水平直徑在8m以內,縱向高度在8m以上的密閉。上下兩點距頂部和底部不超過1m,設上、中、下一組三個檢測點;
水平直徑在8m以上,增設一組或多組檢測點。兩個相鄰檢測點之間的距離不超過8m。
9.1.3 非圓柱形的密閉空間,根據實際情況參照上述規定確定檢測點。
9.1.4 檢測點的設定應考慮可燃氣體或有毒氣體的密度。比空氣重的氣體,應在密閉空間的底部適當增加檢測點,比空氣輕的氣體,應在密閉空間的上部適當增加檢測點。
9.1.5 檢測點應避免設置在密閉空間的開口通風處,應深入密閉空間開口通風處1m以上,以避免外部氣流和內部對流對檢測結果的影響。
9.1.6 在有害氣體的釋放源和空間的死角、拐角部位應增設檢測點。
9.1.7 若所進入密閉空間中的空氣是分層的,在進入方向和進入兩側1.2m范圍內進行檢測。
9.2 操作
9.2.1 檢測程序
9.2.1.1 通常按測氧 測爆 測毒的順序進行檢測。
9.2.1.2 對于毒性較高的可燃氣體,要首先測毒。
9.2.1.3 復合式儀器和便攜式氣相色譜儀可同時檢測氧氣、可燃氣體和有毒氣體。檢測時,按照檢測儀器的說明書進行操作。
9.2.2 準入檢測
9.2.2.1 初測:首先打開密閉空間的門(或窗),或者利用已有的進出l3,將儀器的采樣管伸入到空間內lm處,采樣和檢測內部的有毒有害氣體。根據檢測數據,決定后面的檢測或采用相應的措施。
9.2.2.2 檢測:延長采樣管至密閉空問內部檢測點,進行常規檢測。每點檢測時間要求大于儀器的響應時間(要增加延長采樣管的通氣時間)。
一般情況,每個檢測點都要求按程序檢測至少三類氣體(氧氣、可燃氣體、有毒氣體),每種氣體進行三次相同的檢測,以檢測數據的最高值作評價,有一種氣體超標即認為該密閉空間超標。
檢測時,若發現檢測值嚴重超標,應立刻將儀器脫離采樣管,到新鮮空氣中抽氣沖洗檢測器2min~5min,以免傳感器損壞。指示回零后,才能進行下一次檢測。
檢測時,檢測儀器若發生故障報警,應立即停止檢測,檢測數據無效。
9.2.2.3 檢測結束后,儀器要通入零氣體2min~5min,清洗儀器,使指示回零。
9.2.2.4 氣體檢測管檢測時,按其說明書要求進行操作,重復檢測2次~3次,讀取數據,以檢測數據的最高值作評價。
9.2.3 監護檢測
9.2.3.1 檢測方式:連續自動檢測或定時檢測時,檢測點設置在作業人員的呼吸帶。
9.2.3.2 報警設置:根據防護級別設置報警點,檢測濃度高于報警點時發出報警信號。
9.2.4 事故檢測
根據事故現場需要,確定檢測點和檢測有毒有害氣體,進行實時檢測,至空氣中有毒有害氣體濃度低于最高容許濃度或短時間接觸容許濃度為止。
9.3 注意事項
9.3.1 嚴格按照儀器說明書和本標準的要求操作。
9.3.2 檢測時要注意空間環境的影響,包括溫度、濕度和粉塵等,要根據不同影響,采用過濾、干燥和降溫等措施,排除這些影響。
9.3.3 根據儀器的干擾特性和被測空間的氣體組成,排除其他組分對檢測結果的干擾。使用的采樣管不能影響檢測,既不能吸附被測物,也不能污染樣品。
9.3.4 每次檢測的通氣時間要大于儀器響應時間,兩次檢測的間隔時間要大于儀器恢復時間。
9.3.5 檢測人員要有安全防護措施,配備防護設備,一般采取非進入檢測;當密閉空間較大時,采取邊進入邊檢測的方式,進入速度要根據儀器的響應速度來確定。
9.3.6 檢測時要求做好記錄,見附錄A。
10 檢測報告
檢測人員根據實測數據和職業衛生的要求出具“密閉空間氣體檢測報告”,見附錄A。
11 儀器的維護
11.1 儀器要保存在干燥、通風、清潔的室內。
11.2 使用充電電池的儀器,要及時充電;使用普通電池的儀器,要及時更換電池,保證儀器能正常工作。
11.3 使用傳感器的檢測儀器,要根據其使用壽命,定期更換傳感器。
11.4 過期的氣體檢測管應及時報廢。
11.5 儀器要按計量儀器的要求定期到計量部門進行計量檢定。
11.6 儀器要求專人保管和使用,并加以維護。
11.7 儀器要有檔案和使用及維護記錄。
附 錄 A
(規范性附錄)
密閉空間氣體檢測報告
A.1 密閉空間氣體檢測報告見表A.1。
表A.1 密閉空間氣體檢測報告
密閉空間名稱 所屬單位
地 址 聯系人 電話
密閉空間簡述 結構:
用途:
現狀:
氣象條件 氣溫: ℃ 相對濕度: %RH 氣壓: kPa
預評價記錄 氧氣 口
可燃氣體:
有毒氣體:
檢測儀器
名稱: 型號:
廠家: 編號:
標定氣體及濃度: 標定時間: 年 月 日
檢測時問 年 月 日
檢測結果
檢測點 氧含量(%Vol.) 可燃氣體濃度
(%LEL) 有毒氣體濃度(mg/m3)
最小值:
最大值: 最小值:
最大值: 最小值:
最大值:
評價
檢測人(簽字): 監護人(簽字):
Specification for gas detection in confined space by
direct-reading detectors
GBZ/T 206-2007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 2007-09-25發布 2008-03-01實施
前 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制定本標準。
本標準的附錄A為規范性附錄。
本標準由衛生部職業衛生標準專業委員會提出。
本標準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批準。
本標準主要起草單位:華瑞科力恒(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職業衛生與中毒控制所。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馬瑞嶺、張敏、霍峰、孔祥霞、徐伯洪、王煥強、杜燮棉。
密閉空間直讀式儀器氣體檢測規范
1 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使用直讀式氣體檢測儀檢測密閉空間空氣中有毒有害氣體的技術要求和方法。
本標準適用于使用直讀式氣體檢測儀檢測密閉空間空氣中有毒有害氣體。
2 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后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標準。同時,鼓勵根據本標準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標準。
GB 3836 爆炸性氣體環境用電氣設備
GB 8958 缺氧危險作業安全規程
GB l2358 作業環境氣體檢測報警儀通用技術要求
GBZ/T 205 密閉空間作業職業危害防護規范
3 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標準。
3.1 直讀式儀器 direct-reading detectors
能夠瞬間或近于瞬間檢測空氣中的有毒或有害氣體并顯示其濃度的分析儀器。
3.2 儀器檢測范圍 detection range
正常狀態下,儀器所能檢測出空氣中被測氣體濃度的范圍。
3.3 儀器分辨率 resolution of detector
儀器能夠識別的被測氣體濃度變化的最小值。
3.4 檢測誤差 detection error
儀器的指示值與標準氣濃度值之差,以相對誤差表示。
4 密閉空間氣體檢測的基本要求
4.1 檢測方法和儀器能滿足密閉空間中有毒有害氣體的現場快速定性和定量檢測。
4.2 進行密閉空間有毒有害氣體檢測時,檢測人員應做好個人防護。
4.3 檢測儀器應按規定進行計量檢定。
5 密閉空間氣體檢測的種類
5.1 準入檢測
人員進入密閉空間前,對其空氣中的有毒有害氣體進行的檢測,為準人密閉空間提供依據。
5.2 監護檢測
人員在密閉空間內作業時,對空氣中有毒有害氣體進行的連續的或定時的檢測,以保障準入者的安全。
5.3 事故檢測
發生事故后對密閉空間進行的檢測,為處理事故、搶救人員和保障搶修提供有毒有害氣體的信息。
6 直讀式氣體檢測儀的技術要求
6.1 基本要求
6.1.1 氣體檢測報警儀應符合GB l2358的要求。
6.1.2 氣體用電氣設備應符合GB 3836的防爆要求。
6.1.3 檢測儀器要攜帶方便,操作簡單,準確可靠,使用壽命長。
6.1.4 儀器的檢驗證書齊全,包括:質量檢驗、計量檢定、防爆檢驗和出廠校驗等。
6.2 特殊要求
6.2.1 檢測范圍、分辨率和檢測誤差見表1。
表1 直讀式檢測儀的檢測范圍、分辨率和檢測誤差
直讀式儀器 檢測范圍 分辨率 檢測誤差
氧氣檢測儀 0~30%(Vol.:體積百分含量) ≤0.7%(Vol.) ≤0.7%(Vol.)
可燃氣體檢測儀 0~100% LEL ≤1%LEL ≤±10%
有毒氣體檢測儀 下限≤0.5倍容許濃度
上限≥5倍容許濃度 ≤1×10-6 ≤±10%
氣體檢測管(檢氣管) 下限≤0.5倍容許濃度
上限≥5倍容許濃度 - ≤±10%
注:容許濃度指最高容許濃度(MAC)或短時間接觸容許濃度(PC-STEL),或超限倍數。
6.2.2 儀器應配備近似被測氣體允許濃度的標準氣,用于標定儀器。
6.2.3 儀器采樣為泵吸式,并配有延長采樣管或者采用無線傳輸式檢測儀器。
6.2.4 儀器連續正常工作時間4小時以上。
6.2.5 儀器檢測有聲光報警功能。
6.2.6 儀器有故障和電源欠壓報警功能。
6.2.7 儀器制造商提供儀器干擾氣的說明。
6.2.8 氣體檢測管應有配套的抽氣裝置和定量標準,并說明有效期。
7 直讀式氣體檢測儀的選擇
直讀式氣體檢測儀的選擇見表2
表2 直讀式氣體檢測儀的選擇建議表
檢測對象 儀器種類 適用場所
氧氣 電化學式測氧儀 任何場所
可燃氣體 催化燃燒式可燃式氣體檢測儀 空間氧含量≥18%(Vol.)無催化元件中毒的場所
紅外式可燃氣體檢測儀 任何場所(無檢測響應的可燃氣除外)
便攜式氣相色譜儀 任何場所
無機有毒氣體 電化學式有毒氣體檢測儀 存在一氧化碳、硫化氫、氯氣、氯化氫、氨氣、二氧化硫、一氧化氮、氫氰酸等
氣體檢測管
有機有毒氣體 光電離(PID)檢測儀 除甲烷、乙烷、丙烷、乙烯、甲醇、甲醛等外的場所
便攜式氣相色譜儀 任何場所
氣體檢測管 特定有毒氣體
多種混合氣體 多種氣體復合式檢測儀 同時存在可燃氣體、特定有毒氣體和氧氣
便攜式氣相色譜儀 同時存在多種可燃氣體和有毒氣體
注:1、高毒可燃氣體按有毒氣體檢測。
2、特定有毒氣體指有相應傳感器或氣體檢測管的有毒氣體。
3、符合本規范技術要求的其他類型直讀式儀器也可以用于密閉空間的檢測。
8 檢測前的準備
8.1 預評價
8.1.1 在現場調查基礎上分析、判斷密閉空間可能存在的有毒有害氣體的種類、濃度范圍及其釋放源。
8.1.2 制定檢測方案
8.2 儀器準備
8.2.1 儀器的檢查
8.2.1.1 檢查儀器外觀以及啟動、顯示和報警功能等。
8.2.1.2 檢查儀器電源電壓。
8.2.1.3 檢查儀器傳感器壽命。
8.2.1.4 檢查采樣系統的采樣泵及管道。
9 氣體檢測
9.1 檢測點的確定
9.1.1 根據密閉空間的實際情況確定檢測點的數量和位置,兩個檢測點之間的距離不超過8m。
9.1.2 圓柱形密閉空間水平直徑在8m以內,檢測點距離密閉頂部和底部均不超過1m,設上、下一組兩個檢測點;
水平直徑在8m以內,縱向高度在8m以上的密閉。上下兩點距頂部和底部不超過1m,設上、中、下一組三個檢測點;
水平直徑在8m以上,增設一組或多組檢測點。兩個相鄰檢測點之間的距離不超過8m。
9.1.3 非圓柱形的密閉空間,根據實際情況參照上述規定確定檢測點。
9.1.4 檢測點的設定應考慮可燃氣體或有毒氣體的密度。比空氣重的氣體,應在密閉空間的底部適當增加檢測點,比空氣輕的氣體,應在密閉空間的上部適當增加檢測點。
9.1.5 檢測點應避免設置在密閉空間的開口通風處,應深入密閉空間開口通風處1m以上,以避免外部氣流和內部對流對檢測結果的影響。
9.1.6 在有害氣體的釋放源和空間的死角、拐角部位應增設檢測點。
9.1.7 若所進入密閉空間中的空氣是分層的,在進入方向和進入兩側1.2m范圍內進行檢測。
9.2 操作
9.2.1 檢測程序
9.2.1.1 通常按測氧 測爆 測毒的順序進行檢測。
9.2.1.2 對于毒性較高的可燃氣體,要首先測毒。
9.2.1.3 復合式儀器和便攜式氣相色譜儀可同時檢測氧氣、可燃氣體和有毒氣體。檢測時,按照檢測儀器的說明書進行操作。
9.2.2 準入檢測
9.2.2.1 初測:首先打開密閉空間的門(或窗),或者利用已有的進出l3,將儀器的采樣管伸入到空間內lm處,采樣和檢測內部的有毒有害氣體。根據檢測數據,決定后面的檢測或采用相應的措施。
9.2.2.2 檢測:延長采樣管至密閉空問內部檢測點,進行常規檢測。每點檢測時間要求大于儀器的響應時間(要增加延長采樣管的通氣時間)。
一般情況,每個檢測點都要求按程序檢測至少三類氣體(氧氣、可燃氣體、有毒氣體),每種氣體進行三次相同的檢測,以檢測數據的最高值作評價,有一種氣體超標即認為該密閉空間超標。
檢測時,若發現檢測值嚴重超標,應立刻將儀器脫離采樣管,到新鮮空氣中抽氣沖洗檢測器2min~5min,以免傳感器損壞。指示回零后,才能進行下一次檢測。
檢測時,檢測儀器若發生故障報警,應立即停止檢測,檢測數據無效。
9.2.2.3 檢測結束后,儀器要通入零氣體2min~5min,清洗儀器,使指示回零。
9.2.2.4 氣體檢測管檢測時,按其說明書要求進行操作,重復檢測2次~3次,讀取數據,以檢測數據的最高值作評價。
9.2.3 監護檢測
9.2.3.1 檢測方式:連續自動檢測或定時檢測時,檢測點設置在作業人員的呼吸帶。
9.2.3.2 報警設置:根據防護級別設置報警點,檢測濃度高于報警點時發出報警信號。
9.2.4 事故檢測
根據事故現場需要,確定檢測點和檢測有毒有害氣體,進行實時檢測,至空氣中有毒有害氣體濃度低于最高容許濃度或短時間接觸容許濃度為止。
9.3 注意事項
9.3.1 嚴格按照儀器說明書和本標準的要求操作。
9.3.2 檢測時要注意空間環境的影響,包括溫度、濕度和粉塵等,要根據不同影響,采用過濾、干燥和降溫等措施,排除這些影響。
9.3.3 根據儀器的干擾特性和被測空間的氣體組成,排除其他組分對檢測結果的干擾。使用的采樣管不能影響檢測,既不能吸附被測物,也不能污染樣品。
9.3.4 每次檢測的通氣時間要大于儀器響應時間,兩次檢測的間隔時間要大于儀器恢復時間。
9.3.5 檢測人員要有安全防護措施,配備防護設備,一般采取非進入檢測;當密閉空間較大時,采取邊進入邊檢測的方式,進入速度要根據儀器的響應速度來確定。
9.3.6 檢測時要求做好記錄,見附錄A。
10 檢測報告
檢測人員根據實測數據和職業衛生的要求出具“密閉空間氣體檢測報告”,見附錄A。
11 儀器的維護
11.1 儀器要保存在干燥、通風、清潔的室內。
11.2 使用充電電池的儀器,要及時充電;使用普通電池的儀器,要及時更換電池,保證儀器能正常工作。
11.3 使用傳感器的檢測儀器,要根據其使用壽命,定期更換傳感器。
11.4 過期的氣體檢測管應及時報廢。
11.5 儀器要按計量儀器的要求定期到計量部門進行計量檢定。
11.6 儀器要求專人保管和使用,并加以維護。
11.7 儀器要有檔案和使用及維護記錄。
附 錄 A
(規范性附錄)
密閉空間氣體檢測報告
A.1 密閉空間氣體檢測報告見表A.1。
表A.1 密閉空間氣體檢測報告
密閉空間名稱 所屬單位
地 址 聯系人 電話
密閉空間簡述 結構:
用途:
現狀:
氣象條件 氣溫: ℃ 相對濕度: %RH 氣壓: kPa
預評價記錄 氧氣 口
可燃氣體:
有毒氣體:
檢測儀器
名稱: 型號:
廠家: 編號:
標定氣體及濃度: 標定時間: 年 月 日
檢測時問 年 月 日
檢測結果
檢測點 氧含量(%Vol.) 可燃氣體濃度
(%LEL) 有毒氣體濃度(mg/m3)
最小值:
最大值: 最小值:
最大值: 最小值:
最大值:
評價
檢測人(簽字): 監護人(簽字):
上一篇:作業場所空氣采樣儀器的技術規范